20年,能夠用來做什么?
有人富于幻想,
用它來做一場悠長的夢;
有人腳踏實地,
用激情來將這個夢變成現實。
華潯品味裝飾集團走過了20個春秋,見證了我國裝飾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與發展;設計了千千萬萬家庭美好的夢;打造了萬萬千千溫暖的家;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;推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與成熟……
作為3000多位華潯設計師的精英代表,他們在國內外各大設計賽事上屢摘桂冠;他們堅持學習,努力用更好的自己、更好的設計面對每一位客戶;他們是客戶最貼心的老朋友,幫助客戶實現所有關于空間的夢想。他們是華潯設計的過去、現在,更將是華潯設計的未來。他們,就是華潯“全國設計之星”。
2018年8月26日
在華潯集團20周年表彰盛典上
他們站上了華潯集團的最高領獎臺
夢想還在繼續
我們還在前行
在我們邁開腳步之前
再回望一下過去
帶你走近“全國設計之星”
【本期之星】
華潯泉州公司設計總監黃輝林
“好設計可以重塑日常,給未來一個方向”
黃輝林從事設計工作16年有余。2006年,他毅然決然加入華潯,為的就是在最好的裝修公司挑戰自己、證明自己,開啟他的設計之路的新篇章。12年來,他堅持與華潯共同成長,不斷超越自我,面對新的市場,新的客戶群體,他堅持學習新的專業知識,將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設計中。經過12年的磨礪,如今的他,不僅對設計和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,還贏得了廣大客戶的無限贊譽,華潯“輝林哥”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,他的個人業績也連續多年名列前茅,并且屢獲行業設計大獎。
對于能夠獲得“全國設計之星”這個殊榮,他說:
我很榮幸也很開心能夠獲得這個大獎!首先要感謝華潯這個大平臺,能夠將我的設計思想和理念發揮出來;其次要感謝不斷激勵和帶動我學習并且幫助過我的人;最后要對自己說一聲謝謝,正是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學習,積極探索和客戶維護,才能夠如愿以償獲此殊榮。
他認為極致的專業可以改變生活
身為三個孩子的父親,黃輝林深深懂得,住宅并不是為單純為了居住上的便利與舒適,在這個有限的空間,需要創造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,這也是空間的延續性。在他看來,小孩房間中的光照角度如何才能不傷眼,推開窗戶可以見到綠樹,讓小孩暢想自己未來的涂鴉墻……這些極微的家居日常元素,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。
在他16年的設計生涯中,他說:“通過設計,可以了解生活,享受生活。”通過接觸不同的客戶,他感受到時代的變遷,和每個時代人的特有品味,家裝從以前的大眾化追求逐漸變為個性化定制,這是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,對美好生活的追求,而這種追求不僅僅只局限在當下,更是對未來的一種展望。
他說:“好的設計也許改變不了所有,卻足以重塑日常,給未來一個方向。”
他曾經煩惱:資深卻童顏
如今享譽泉州家裝界的黃輝林,也曾經為他那張稚嫩的臉煩惱過,因為對于設計師來說,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非常重要,而客戶往往會被他的臉給“欺騙”,進而對他的資歷產生懷疑。面對這樣的客戶,黃輝林剛開始會主動告知客戶自己的年齡,然后把自己與小孩的合照秀給客戶看。提及過往這些萌事,黃輝林自己經常忍俊不禁。
“現在客戶問我年齡會比較少了,因為客戶看到我一辦公室的獎牌、獎狀,也就不問我的年齡了,只是還會調侃我說這么年輕的設計總監呀”?,F在,他也會在交談中尋找切入點,就像廚房是否封閉,他會通過油煙和互動兩個角度進行分析,從而讓客戶信服自己的行業經驗。
他不僅懂美食,更懂生活
比起常人來說,黃輝林除了擁有那份細心外,還有著那份不老的探索之心。擅長烹飪的他,對于美食的要求也極為苛刻,在設計過程中甚至會考慮到業主放調料到鍋中的便利性,因為他認為美食在時間上的分秒之差,會在味覺上差之千里。他也天馬行空地想過魚竿的元素是否應用在家裝中?甚至覺得設計過程中的靈光一閃,來源于探索之心的一次怦然心動。
探索的過程總能讓他回到原點,把他推回設計為何的命題。
他是空間醫生,也是貼心管家
在黃輝林眼里,設計師與客戶之間的關系,很像醫生與病人的關系,客戶把房子中的疑難雜癥帶來,設計師提出最優的方案進行解決。而在此過程中,他更加注重那份人與空間的互動,以及人文關懷。無論是弧度剛好防止小孩撞到的桌角,還是方便老人自動調節光線的燈,他都要考慮得很細致。因為這些細節的處理,消磨了人與空間的隔閡感,讓家變得更加溫馨。
在與客戶接觸的過程中,他還會根據客戶的滿意度進行記錄,然后定期進行有針對性的回訪,例如:當業主需要更換燈泡時,他可馬上提供優良的方案。這種管家式的服務和管理,不僅讓他贏得了良好的口碑,更為他帶來源源不斷的“回頭客”。
他說:“貼心的服務是將心比心,更是將客戶常放在心中。”
他行萬里路,知萬宗事
“作為一個設計者,應該首先被別人服務過,你才有辦法更好的服務別人。”黃輝林認真地說道。
在問及對2018年的展望時,他覺得2018年將會是家裝行業一個很大的轉折點,要應對這個轉折點,開闊眼界與學習是必不可少的。他說將把“每年到一個國家游學”的目標繼續下去,因為每次海外的設計之旅,都會給他帶來不一樣的感觸,看事物的角度也會變得不一樣。雖然他很早就入行,但孜孜不倦的求知心從未停止過。早些年他利用空余時間去美術學院學習,到清華大學進修,再到意大利米蘭深造,只要有學習的機會,他都不會放過。
他說:“持之以恒的學習,不僅是設計的來源,更是對敏銳性的一種培養。”